深圳蔬菜批發了解姜為無性繁殖作物,在長期的營養繁殖過程中,體內侵染并積累了多種病毒,導致產量降低、品質下降、抗逆性減弱,引發多種病害發生,每年給姜農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。利用生物技術,即熱處理與莖尖培養相結合獲得脫毒姜試管苗,在防蟲網室內栽植,加強土肥水管理,秋后收獲得到原原種,來年種植獲得原種,再種一年即為生產種,生產種進行高產栽培。生姜脫毒后,恢復其優良性狀,實現脫毒化栽培,可改善生姜品質,降低發病率,提高生姜的商品性和經濟效益。
1、生姜脫毒后的主要優點
1.1營養生長健壯。地上莖較普通姜高且粗,分枝數增多,單株平均增加地上分枝3―5個,葉面積系數增加0.3―1.2。
1.2單位面積產量提高,增殖系數增大。生姜脫毒后其經濟產量、生物產量均提高30%-50%,高產示范田塊平均畝產鮮姜達5720公斤。脫毒姜的增殖系數(產量與用種量之比)為10―12,普通姜增殖系數為8―10。
1.3品質改善,抗逆性增強。生姜脫毒后,單株重增加,姜塊增大,皮色光亮,營養充實,商品性好,市場占有率高,競爭力強,抗逆性增強,田間發病率降低。
2、
2.1精細整地,配方施肥。選擇土質肥沃,水澆條件好,無姜瘟病的地塊,結合整地,每畝撒施優質腐熟雞糞3~4立方米,或優質欄肥4000公斤做基肥。在高肥水地塊按60~65厘米行距開溝備播,每畝溝施豆餅lOO公斤,復合肥150公斤,鋅肥2公斤,硼肥l公斤做種肥。
2.2精心選種,適期早播。播種前30天左右(地膜生姜在“驚蟄”前后),從井窖內取出脫毒種姜,沖去泥土,晾曬1~2天,選擇塊大、皮色好的姜塊做種催芽,每畝用種300公斤左右。以火炕催芽法為主。姜種堆放高度不超過80厘米,催芽溫度要控制在21~25℃。地膜覆蓋生姜的最佳播種期在4月初(“清明”前后)。蓋膜前應用除草劑兌水噴施,防膜下雜草。適當稀植可提高單株產量,促使姜塊大而整齊。高產地塊行距60―65厘米,株距20厘米,畝栽5500株左右;中肥水地塊行距60厘米,株距18厘米,畝栽5500―6000株。
2.3科學管理,促進生長。播種后20天快出姜苗時采用遮陽網遮蔭,宜于田問管理,且姜苗長勢旺,畝增產15%以上。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苗期適當追肥,畝施尿素25公斤。“立秋”前后姜苗生長速度加快,為了滿足其迅速生長的需要,期間撤去遮陽網,揭掉地膜進行追肥。此期需肥量大且養分要全面,一般畝施復合肥lOO公斤,鉀肥50公斤。追肥于距植株基部約15厘米左右的溝中,后覆土封溝培壟,最后澆透水。9月上旬以后,植株地上部生長基本穩定,主要是地下根莖的膨大,為了保證養分供應,此時可根據苗情,畝追施尿素10―15公斤,鉀肥15―20公斤。可在壟下開小溝,施入后進行二次培土,也可將肥料溶解在水中順水沖入。
在播種前澆透底水的情況下,出苗前一般不澆水,幼苗前期以澆小水為主,供水要均勻合理,夏季澆水以早晚為好,不要在中午澆水。“立秋”后,進入旺盛生長期,需水量大,每7天左右澆1次,始終保持土壤濕潤,為保證生姜收獲后少粘泥土,便于貯藏,可在收獲前3~4天澆最后1次水。
2.4延時收獲,提高產量。氣溫在8~18℃時正是生姜生長的適宜溫度,據試驗,畝每日可增產25~75公斤。大田收獲生姜最佳時期在初霜后。初霜前在姜田架起拱棚,使生姜延長生長20―30天后收獲,畝可增產生姜1000公斤以上。
2.5綜合防治病蟲害。姜瘟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,應以綜合防治為主,即輪作換茬;土、肥、水、種無病菌侵染;挖好排水溝,排水防澇;藥劑防治可用藥肥素、生姜寶、克菌康等1000倍液灌根。生長期主要蟲害有姜螟蟲、甜菜夜蛾等,要及時搞好蟲情測報,在大發生前做好藥劑防治,可用80%敵敵畏800倍液或90%敵百蟲800倍液,或敵殺死2000倍液噴灑,每7―10天防治1次,交替用藥。